两天前在网上购买一个 chatgpt 账号,付款后页面始终显示“待支付”,于是我便扫码申请添加客服微信,(当天)早晨 9 点多申请添加,直到(当天)中午 12 点多对方才通过。期间我一直认为是遇到骗子了,虽然最后退款了,但由于这个契机,我悟出了【允许别人以他们自己的样子存在】的道理,并唤醒了沉睡的自我、冲破了道德①的枷锁。
以后不再只考虑别人了,优先考虑自己
敢于恨任何人,但又不恨任何人,正因为敢恨,所以才能不恨,能拿起才能做到放下②。时空是一种超脱人类文明的存在,它不归属于任何人。世上存在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(后文简称“独行者”),是时空提供的生命生存条件容许他们存在,作为同样寄居在时空的任何个体,都没有理由认为他们(独行者)不应该存在,否则就显得喧宾夺主。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体的存在,因此,我们应该允许别人具有一些在经验上被视为负面的品质③,比如损人利己、恃强凌弱、不负责任、不守契约、不择手段,因为这就是他们天然自在的样子,而我们只有当允许别人以他们自己的样子存在时,才是真正尊重他们的存在④。虽然他们是独行者,但他们就存在于天地之间,时空中有他们的位置,这是时空赋予的权利。好比对于一张白纸,我们没有必要凭借自己的喜好将它染成某种颜色。
也正是基于这些感悟,当思维运行到这里时,我忽然灵感一现,把注意力指向自己 —— 如果上面这些道理是正确的,那么我是否也应该允许自己以某些样子存在,比如不负责任、不守契约,在经过一秒钟的思考后,我十分肯定地对自己给出了答案 —— 是的,应该允许。有句话说“严于律己,宽于待人”,然而,如果我们能够宽容对待他人,为何不能宽容对待自己?因此,我主张“宽于待人,宽于待己”。
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我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独行者,而是意味着我不再被这些道德所绑架,我不再执着地要求自己是一个合规者,而是更加关心让自己感到舒适,为了达到这个(让自己感到舒适的)目的,我允许自己在某些方面上是不被他人接受的。大概率我还会是正常标准下的合规者,但不再是原本自我高标准下的合规者,卸去了原本高标准的自我道德束缚。
① 道德是个体由内而外的素质,它帮助群体构建一种有序、多赢、稳定的生存环境,让群体得以把蛋糕做大,但又限制了个体在分蛋糕时的胃口。然而,在整体上,在做蛋糕时贡献值较大的个体恰恰是分蛋糕时胃口较小的,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矛盾是 —— 是有序让财富得以积累,而个体不受约束的瓜分欲望是一种无序的状态,那些胃口小的人群在维持系统有序中起到更大的作用。
② 我们只有直视让你痛苦的事情,细致地观察它,才能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信息,然后交由理性去分析,理性将带给你更深入的认知,而这些新的认知,很可能带给你新的感受。
③ 当我们将一些品质形容为负面时,其实是基于人文主义,以全人类的幸福为目的,然而,时空的存在以及它所提供的生物生存条件本身并没有任何目的性,时空并非为了某一物种或一草一木而存在。从客观的视角上,这些定义于经验的“负面品质”其实是一些中性的特点,我更愿意称之为“反社会品质”。
④ 尊重和允许他人以他们自己的样子存在,这并不妨碍我们采用某些方法和制度来制衡反社会品质,这两者当然是有区别的,前者(尊重)是心态;后者(方法和制度)是博弈。前者的意义在于让我们遇到事情时,不会陷入情绪的陷阱中,用理性和冷静取代情绪和失控。
后记
30 岁生日快到了,很高兴上天安排我在这个时候领悟了这些道理。我的三十而立,立的是一个独立的自我人格。在【时空——人类社会——自我】的结构中,我的内观告诉我这些道理是正确的,它将成为我安身立命的工具。